撻
拼音
ta
注音
ㄊㄚˋ
部首 扌部 总笔画 15画 结构 左右
五笔 RFUP 统一码 64BB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一丨丶フ丶
名称 横、竖钩、提、横、竖、横、点、撇、横、横、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部首 扌部 总笔画 15画 结构 左右
五笔 RFUP 统一码 64BB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一丨丶フ丶
名称 横、竖钩、提、横、竖、横、点、撇、横、横、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撻
⒈ 见“挞”。
异体字
- 挞
- 韃








English
flog, whip; chastise; (Cant.) classifier for places; a tart (from the English 'tart')
康熙字典
撻【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
《唐韻》《集韻》
他達切,音闥。打也,抶也。《書·益稷》撻以記之。
又《說命》若撻于市。《周禮·地官·閭胥》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註》撻,扑也。《疏》有失禮,輕者以觵酒罰之,重者以楚撻之。《儀禮·鄉飲酒禮》罰不敬,撻其背。
又疾也。《詩·商頌》撻彼殷武。《疏》撻是速疾之意。《釋文》韓詩云:達也。
又弣側矢道也,以韋爲之。《儀禮·士喪禮》設依撻焉。《註》今文撻爲銛。
又《崔豹·古今註》蛺蝶,江東呼爲撻末。本从
。《集韻》或作
。
原字誤从
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撻【卷十二】【手部】
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从手達聲。
,古文撻。《周書》曰:“
以記之。”他達切
说文解字注
(撻)鄉㱃酒罰不敬。撻其背。周禮閭胥。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故書或言觵撻之罰事。鄭云。觵撻者、失禮之罰。觵用酒。其爵以兕角爲之。撻、扑也。按鄭但云失禮。許必系之鄉飲酒者、禮莫大於此。惟此可登時行觵撻也。从手。
聲。他
切。十五部。
(
)古文撻。从虍者、言有威也。周書曰。
㠯記之。周當作虞。此皋陶謨文。壁中古文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