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杌
⒈ 小凳:杌子。
⒉ 〔杌陧()〕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亦作“阢陧”、“兀臬”。
⒊ 树没有枝。
异体字
- 柮
- 阢
造字法
形声:从木、兀声
English
the stump f a tree, hence, sterility; a square stool
康熙字典
杌【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五忽切,音兀。《玉篇》木無枝也。《集韻》木短出貌。
又檮杌,人名。亦獸名。見檮字註。
又不安貌。《書·秦誓》邦之杌隉。
又《類篇》魚屈切,音崛。
餘木。
又《集韻》魚厥切。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柮【卷六】【木部】
斷也。从木出聲,讀若《爾雅》“貀無前足”之“貀”。女滑切
说文解字注
(柮)檮柮也。舊作
也二字。今更正。今人謂木頭爲榾柮。於古義未遠也。從木。出聲。讀若爾雅貀無前足之貀。女滑切。十五部。玉篇當骨切。引說文五骨切。○按二篆、舊先後倒置。今依全書通例正之。亦與梐枑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