匽
拼音
yan
注音
一ㄢˇ 一ㄢˋ
部首 匚部 总笔画 9画 结构 左三包围
五行 土 五笔 AJVD 统一码 533D
笔顺 一丨フ一一フノ一フ
名称 横、竖、横折、横、横、撇点、撇、横、竖折/竖弯
部首 匚部 总笔画 9画 结构 左三包围
五行 土 五笔 AJVD 统一码 533D
笔顺 一丨フ一一フノ一フ
名称 横、竖、横折、横、横、撇点、撇、横、竖折/竖弯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匽
⒈ 隐藏。
⒉ 古同“偃”(a.倒伏。b.停止)。
⒊ 古兵器名,戟的一种。
⒋ 古通“燕()”,古国名。
其他字义
匽
⒈ 排污水的阴沟:匽溷。匽潴。
⒉ 厕所:匽厕。匽溲。
⒊ 古通“宴”,安。
异体字
- 偃
- 郾
English
to hide, to secrete, to repress; to bend
康熙字典
匽【子集下】【匸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
音偃。《說文》匿也。从匸,妟聲。《廣韻》隱也。《前漢·禮樂志郊祀歌》興文匽武。
又《周禮·天官·宮人》爲井匽。《註》匽,路厠也。鄭康成謂:匽豬,謂霤下池,受蓄水而流之者。
又《集韻》於建切《正韻》伊甸切,
音堰。路厠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匽【卷十二】【匸部】
匿也。从匸妟聲。於蹇切
说文解字注
(匽)匿也。匽之言隱也。周禮宮人。爲之井匽。鄭司農云。匽、路廁也。後鄭云。匽豬謂
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按二說皆謂隱蔽之地也。从。妟聲。於蹇切。十四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