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挹
⒈ 舀,把液体盛出来:挹取。挹彼注兹。挹注(喻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
⒉ 拉。
⒊ 古同“抑”,抑制,谦退。
⒋ 古同“揖”,作揖。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邑声
English
to bale out; to decant liquids
康熙字典
挹【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於汲切《集韻》乙及切,
音邑。《說文》抒也。《廣韻》酌也。《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又《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又《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
音揖。義同。
又通揖。《荀子·議兵篇》湯武之誅桀紂,拱挹指麾。
又通抑。《後漢·光武帝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荀子·宥坐篇》挹而損之。《註》挹,退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挹【卷十二】【手部】
抒也。从手邑聲。於汲切
说文解字注
(挹)抒也。大雅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从手。邑聲。於汲切。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