箅
拼音
bi
注音
ㄅ一ˋ
部首 竹部 总笔画 14画 结构 上中下
五行 木 五笔 TLGJ 统一码 7B85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丨一一ノ丨
名称 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竖
部首 竹部 总笔画 14画 结构 上中下
五行 木 五笔 TLGJ 统一码 7B85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丨一一ノ丨
名称 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箅
⒈ 〔箅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如“竹箅箅”、“纱箅箅”。
异体字
- 箄
造字法
形声:从竹、畀声
康熙字典
箅【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博計切《集韻》必計切《正韻》必弊切,
音閉。《廣韻》甑箅也。《說文》蔽也,所以蔽甑底。
又《周禮·考工記註》輪箅,則車行不掉。
又《字彙補》邦爾切,音彼。佛經,迦箅,此云藿香。見《翻譯名義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箅【卷五】【竹部】
蔽也,所以蔽甑底。从竹
聲。必至切
说文解字注
(箅)蔽也。此戸護也、門聞也之例。所㠯蔽甑底。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雷公炮炙論云。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煑昆布用弊箅。哀江南賦曰。敝箅不能救鹽池之鹹。从竹。畀聲。必至切。十五部。按廣韵博計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