痂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痂
⒈ 伤口或疮口血液、淋巴液等凝结成的东西,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结痂。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cab
造字法
形声:从疒、加声
English
scab
康熙字典
痂【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
音嘉。《說文》乾瘍也。《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正字通》瘡弇也。《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痂【卷七】【疒部】
疥也。从疒加聲。古牙切
说文解字注
(痂)疥也。按痂本謂疥。後人乃謂瘡所蛻鱗爲痂。此古義今義之不同也。葢瘡鱗可曰介。介與痂雙聲之故耳。南史。劉邕嗜食瘡痂。謂有蝮魚味。从
。加聲。古牙切。十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