絫
拼音
lei
注音
ㄌㄟˇ ㄌㄟˋ ㄌㄟˊ
部首 糸部 总笔画 12画 结构 上下
五笔 CCCI 统一码 7D6B
笔顺 フ丶フ丶フ丶フフ丶丨ノ丶
名称 撇折、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部首 糸部 总笔画 12画 结构 上下
五笔 CCCI 统一码 7D6B
笔顺 フ丶フ丶フ丶フフ丶丨ノ丶
名称 撇折、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絫
⒈ 古同“累”。
其他字义
絫
⒈ 古同“累”。
其他字义
絫
⒈ 古同“累”。
异体字
- 累
康熙字典
絫【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
音壘。《說文》增也。十黍之重也。《前漢·律歷志》權輕重者,不失黍絫。《註》應劭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吳王濞傳》脅肩絫足。《註》師古曰:絫,古累字。
又《集韻》盧戈切,音螺。義同。
又《集韻》倫追切,音欙。與纍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絫【卷十四】【厽部】
增也。从厽从糸。絫,十黍之重也。力軌切
说文解字注
(絫)增也。增者、益也。凡增益謂之積絫。絫之隷變作累。累行而絫廢。古書時見絫字、乃不識爲今之累字。良僞切、亦如是。从厽糸。會意。糸、細絲也。積細絲成繒。積坺土成牆。其理一也。不入糸部入厽部、重厽也。玉篇乃以入糸部矣。厽亦聲。力軌切。按當云力詭切。在十六部。一曰二字今增。玉篇作又。絫、十黍之重也。十黍爲絫。而五權從此起。十絫爲一銖。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三十斤爲鈞。匹鈞爲石。石許作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