脔
拼音
luan
注音
ㄌㄨㄢˊ
部首 肉部 总笔画 12画 结构 上下
五行 火 五笔 YOMW 统一码 8114
笔顺 丶一丨丨ノ丶丨フノ丶ノ丶
名称 点、横、竖、竖、撇、点、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部首 肉部 总笔画 12画 结构 上下
五行 火 五笔 YOMW 统一码 8114
笔顺 丶一丨丨ノ丶丨フノ丶ノ丶
名称 点、横、竖、竖、撇、点、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脔(臠)
⒈ 切成小块的肉:“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脔割(分割)。禁脔(喻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的东西,如“视为脔脔”)。
异体字
- 臠
- 迹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mall lump of meat; sliced meat
康熙字典
脔【備考·未集】【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龍龕》音迹。(臠)《唐韻》力沇切《集韻》《韻會》力轉切《正韻》盧轉切,
音孌。《說文》臞也。一曰切肉臠也。《正韻》塊切肉。《正字通》塊割也。《禮·曲禮》毋嘬炙。《註》嘬,謂一舉盡臠。《易·噬嗑疏》正義曰乾胏,是臠肉之乾者。《前漢·王莽傳註》臠,切千段也。《晉書·謝琨傳》元帝爲晉陵公主求壻,謂王珣日,如謝琨便足。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珣曰:卿莫近禁臠。
又魚腹亦爲臠。《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廣韻》《韻會》
落官切,音鑾。臠臠,瘠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