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耐
⒈ 忍,受得住:忍耐。耐久。耐人寻味。
⒉ 古同“奈”,奈何。
异体字
- 奈
 - 耏
 
- 能
 
汉英互译
be able to bear or endure
造字法
会意:从而、从寸
English
endure, bear; resist; patient
康熙字典
耐【未集中】【而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
與耏同。《說文》耏,或从寸。《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又《廣韻》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註》忍也。
又《集韻》《正韻》
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註》耐,古能字。
又《類篇》熊屬。◎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