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
                                        拼音
                    qian
                                        注音
                    ㄑ一ㄢ
                                        
部首 衣部 总笔画 16画 结构 上下
五行 木 统一码 8930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一ノフノ丶
名称 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竖、横、撇、捺、点、横、撇、竖提、撇、捺
                                部首 衣部 总笔画 16画 结构 上下
五行 木 统一码 8930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一ノフノ丶
名称 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竖、横、撇、捺、点、横、撇、竖提、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褰
⒈ 揭起:“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⒉ 古代称套裤。
异体字
- 䙭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underclothing; to pick up one's skirts
康熙字典
褰【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
音愆。《說文》袴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
又搴也。《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禮·曲禮》暑毋褰裳。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註》褰,縮也。
又《類篇》紀偃切,音湕。九件切,音蹇。義
同。或作
䙭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褰【卷八】【衣部】
絝也。从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徵褰與襦。”去虔切
说文解字注
(褰)絝也。昭卄五年左傳曰。公在乾侯。徵褰與襦。杜曰。褰、絝也。方言曰。絝、齊魯之間謂之䙭。按今方言作䙭。俗字也。褰之本義謂絝。俗乃假爲騫衣字。騫、虧也。古騫衣字作騫。今假褰而褰之本義廢矣。从衣。寒省聲。去䖍切。十四部。字林己偃反。春秋傳曰。徵褰與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