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 chàn xīn jīng

胆颤心惊

拼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注音 ㄉㄢˇ ㄔㄢˋ ㄒ一ㄣ ㄐ一ㄥ 繁体 膽顫心驚
正音 “颤”,不能读作“zhàn”。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辨析 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都有非常害怕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胆颤心惊表示“十分害怕;惊慌”;“提心吊胆”有时偏重在“害怕”;有时偏重在“惊慌”;当强调“既害怕;又惊慌”的意思时;宜用胆颤心惊;②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表示害怕的程度有所不同;仅指“非常害怕”时;它们可以通用;但“胆颤心惊”的语气比“提心吊胆”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胆怯。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例子 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英语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近义词 魂不附体 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面无人色
反义词 满不在乎 镇定自若 神色不惊
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贬义 字数 四字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意思解释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胆颤心惊的意思解释、胆颤心惊是什么意思由非凡词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心惊肉跳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满不在乎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神色不惊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镇定自若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面无人色 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魂不附体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